看六味地黄丸做成汤剂,该如何加减?

同步【铁杆医讯】第3期 (2016-06-06 12:33:50)  (原创)  作者:致诚健康

前言:六味地黄丸是一味家喻户晓的经典方药,作为滋阴补肾,治肝肾阴虚的补益剂,大家常常会作为保健品来服用。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能,适用于肝肾阴虚、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等症。本方亦可作成汤剂,通过不同的药物加减配伍,用于治疗不同的证型,下面我们来看看六味地黄汤是如何治疗颈椎病痿证的。

2879.jpg

组成:熟地15克,淮山15克,山萸肉15克,茯苓15克,党参15克,白芷9克,乌豆衣12克,桑寄生30克,或加首乌15克,白芍15克,白术12克。

用法:每日l剂。外治可应用按摩、针灸、体疗。

功效:滋养肝肾,补益气血。

主治:肝肾气血不足,兼有风寒之痹症。症见颈臂掣引疼痛,上肢麻痹乏力,甚至肌肉萎缩,舌质淡苔厚白,脉弦细而略数。

医案:

李某某,女,50岁,江西省洪都机械厂干部。

1976年1月10日初诊。患者于1975年6月开始,自觉腰酸颈痛,四肢关节痹痛。血液检查:抗链球菌溶血素“O”(简称抗“O”)833单位。颈椎照片:第四颈椎前下缘呈现较大尖剌状骨质增生;腰椎生理前凸度稍变直,第3、4、5腰椎肥大性骨质增生;曾使用中药、理疗、抗风湿类药物及项牵引等治疗,症状未见好转,由江西来诊。

症见:眩晕自汗,头痛失眠,耳鸣目眩,腰膝酸痛,颈项肩胛及上肢疼痛。颈项活动受限,左上肢麻痹痛感,胸痛不适,舌质淡苔厚白,脉弦细而略数。此为肝肾气虚,血脉不荣,风寒湿邪乘虚入络之候。治宜滋养肝肾,补益气血为主。

①内服药:六味地黄汤去丹皮、泽泻,酌加党参15克,白芷9克,白术12克;

②外治:嘱其每天坚持体疗。治疗约月余,门诊共八次,服药三十剂。抗“0”检查正常,临床症状消失。

(来源:张孝娟.岭南医方精选【M】.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1.)

按语:六味地黄丸为宋·钱乙据《金匮要略》所载“崔氏八味丸”(即肾气丸)减去桂枝、附子而成。用以治小儿禀赋不足,属补益药。所以有很多人还坚持长期服用,需要提醒的是,六味地黄丸虽然对人体有益,但服用不当也同样会带来一些副作用。六味地黄丸属甘温性,偏于补阴的药,主治肝肾阴虚。由于配方中如地黄、山药的补益药味厚滋腻,所以脾胃虚寒者服后会妨碍消化功能,须慎用。

附:『六味地黄丸』经方简介

【组成】熟地黄(炒) 24~40g、山萸肉、干山药各12~20g,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各9~15g

【功能】滋阴补肾

【主治】肾阴不足证。

【方解】本方证乃肾阴不足,肾为先天之本,主骨生髓。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,故见腰膝酸软无力、牙齿动摇;脑为髓之海,髓海不足,致头晕目眩、耳鸣耳聋;肾藏精,为封藏之本,阴精亏虚,封藏不固,加之阴不制阳,相火妄动而病遗精盗汗、潮热消渴、手足心热、口燥咽干等。治宜滋补肾阴为主。

【现代用法】蜜丸:每服9g,每日2~3次;汤剂:水煎服。

【禁忌】脾胃虚寒者,忌用。

【方歌】六味地黄益肾肝,茱薯丹泽地苓专,阴虚火旺加知柏,养肝明目杞菊煎,若加五味成都气,再入麦冬长寿丸。

0583.jpg

铁杆,是一种态度

关注铁杆医讯,进入铁杆医讯家园

互动编号1000
QR
  • 收藏下载本文 
  • 云盘链接:点击直接下载
  • 提 取 码:0iv3